• 首页
  •   >   分会动态
  •   >   新闻动态
  •   >   正文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2025学会年会

                                                     ——WS11从教学工具到数字伙伴:计算机支持的学科协作学习工作坊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5-11-10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17至1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2025学术年会(RALS2025)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行。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宝辉教授组织和主持了其中的工作坊WS11:“从教学工具到数字伙伴:计算机支持的学科协作学习”。工作坊于10月17日上午8:40-12:30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129室顺利举办,并同步通过腾讯会议平台线上直播,是唯一设有线上直播的工作坊。

    工作坊自征稿启事发布以来,专门建立了QQ交流群,以便作者与专家之间的高效沟通。工作坊特别邀请了多位在教育研究与学习科学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担任论文点评嘉宾,包括:香港理工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讲座讲授、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院院长胡祥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江丰光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翟志峰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教师薛松博士。本次工作坊的点评机制贯穿论文修改全过程。点评嘉宾不仅在会议期间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进行点评,更重要的是对会议录取的论文从投稿之初的版本提出修改建议。作者需在会前将修改后的论文分别提交给对应嘉宾,使嘉宾能够提前深入研读内容。这样的点评和建议能够最大程度帮助作者、线上和线下的听众获得启发和帮助。

    工作坊由张宝辉教授主持。在开幕式导语中,张宝辉教授介绍了申请举办工作坊的背景、介绍了与会的点评嘉宾、并向线上和线下的论文报告人介绍了会议程序。本工作坊聚焦“计算机支持的学科协作学习”这一前沿主题,关注学习科学的学科教学实践者与学科教育研究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旨在分享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具和新应用,以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科教与学。


    张宝辉主持


    主持人、报告人、点评人和线上、线下的参会人员互动频繁、交流深入。各位点评专家结合各自研究专长,对汇报论文进行了深入点评,并就计算机支持的学科协作学习的边界、挑战与未来方向展开热烈讨论。

    在论文报告中,浙江师范大学的薛松老师借助生成式AI技术与语音互动平台促进高等教育中师范生化学课堂中的协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互动性差和过程性评价困难的现实难题。上海交通大学周赟老师团队,围绕智慧农业专业建设,介绍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设计的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北京大学研究生马冬玲聚焦儿童语言教学,研发了面向儿童语言教学的智能体。深入探讨了自然拼读教学智能体的设计理念、实现路径及其迭代优化过程,强调了智能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潜力。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袁梓健运用BERTopic主题建模方法,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在中小学科学教师教育中的应用趋势与发展脉络,为理解技术赋能下的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数据支持。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王鑫则通过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师范生协作学习的理论、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研究成果,并据此构建了一个兼具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意义的通用性框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徐亚聚焦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性地提出“三阶八维”人机协同教学模型,并开展了实证研究,为智能技术深度融入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与范例。这些研究从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和不同路径出发,共同勾勒出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学科协作学习的图景,也为未来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生态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经验。



    线下、线上论文汇报


    专家点评


    在闭幕环节,张宝辉教授发出呼吁,向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同行指出了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遭遇发展瓶颈的原因和发挥作用的路径:支持学科的学习,因为学校的育人目标归根结底是通过学科教与学实现的。工作坊报告还指出了人工智能作为可能的教育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范式转变,就像工作坊名称所提到的:从工具到伙伴。“好的人工智能”可能在“人机协同(human-computer collaboration)”的环境下,通过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的互补与互相促进,完成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与学习共同体协作学习的“增值”。工作坊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圆满结束,线上线下参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期待未来在的研究与实践中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本次工作坊吸引了线上和线下约40人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届学习科学学术年会中,除本工作坊外,仅有“语文学习”子会议明确聚焦于学科学习。这表明,要切实推动学习科学、学科教学论与教育技术的跨学科对话仍任重道远。尽管工作坊与会者围绕语文、科学、化学、农业等多个学科的具体教学场景,分享了理论探索、技术应用与实践反思的初步成果,但是声音还很微弱。我们期望学习科学的会议能够有更多研究聚焦于学科协作学习,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赋能下,深入探讨如何重构教与学系统生态,推动教学范式从“工具辅助”向“人机协同”的跃迁,切实将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学科学习引向深入、使教学创新可持续与可扩展,更大范围影响学科教与学实践。对此,张宝辉教授提议下一届的学习科学年会中设立“科学学习”子会议。分会领导们表示支持,但同时也指出了可能的挑战。目前,分会正在招募新的个人和单位加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分会理事会,希望有更多从事科学教育或其他学科教育的高校和基础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能够加入分会,切实促进学习科学与智慧教育育人愿景的实现。


    工作坊报告人合影


    (供稿:王鑫;修改:张宝辉)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438号  邮编:066004

    ©版权所有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  

    技术支持  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