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杰出青年学者训练营在丰硕的收获与热烈的氛围中顺利闭幕。本届训练营以“教育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与应用”为主题,围绕“科研方法-学术成长-实践探索-产学研融合”这一主线,成功构建了一个跨学科、高起点、重实践的青年学术共同体。
在为期四天的密集研修中,学员们系统学习了从磁共振、脑电到近红外超扫描等一系列前沿研究技术;通过专家讲座、青蓝对话明确了职业发展路径与项目申报策略;深入金洲小学亲身体验教育神经科学的实践应用;更在跨校、跨领域的深度交流中激发创新灵感、凝聚合作共识。训练营充分展现了教育神经科学作为超学科领域,在服务国家教育强国与科技强国战略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与广阔前景。
专家指点迷津:破解项目申报难题
上午,浙江大学耿凤基副教授以其成功申报国家项目的经验,为学员带来《教育神经科学的项目申请与选题指导》的专题讲座。她系统阐释了“梳理积累、对接热点、研判差距”的选题三步骤,并以“计算思维”课题为例,完整呈现从理论构建到方案设计的科研全过程。她强调,科学选题是科研成功的基石,也是青年学者迈向学术前沿的关键一步。

青蓝论坛:心智、脑与教育的科研接力
随后举行的“青蓝论坛”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复旦大学郭秀艳教授与学员围坐交流,围绕“努力的价值与实效性” 为主题,分享科研心路历程。她勉励青年学者“警惕努力中断,坚持领域深耕”,并强调了时间管理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现场互动真挚热烈,引发广泛共鸣,营造出浓厚而温暖的学术氛围。

结营仪式:星火相传,共谱新章
结营仪式上,训练营班主任章熠老师全面总结了本届训练营的课程设计与学习成果。随后,主办方代表周加仙教授回顾了训练营的创办初衷与发展历程,并衷心感谢各位专家的倾囊相授以及全体学员的积极参与,感谢班主任章熠老师为本次训练营提供的周到服务。本次训练营主要由周加仙教授的项目经费支持,并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部分资助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的支持,李天人老师在幕后默默配合、安排各项服务工作。最后,在现场全体学员的见证下,周加仙教授将营旗正式交接给2026年承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的代表卫梦琪博士。卫梦琪博士接过营旗,并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向全国青年学者发出诚挚邀请:明年武汉再相聚,共续学术星火。

训练营学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康九星赋诗一首,致以谢意!
脑科学驿梦·青训营礼赞
——第三届杰出青年学者训练营结营致谢
神经经纬启新章,四海才贤聚丽棠。
近红外探认知谜,脑电波融教育窗。
三天星火燃智海,半日金洲探骊珠。
周门桃李承甘露,再创辉煌共远航。
注:诗中嵌入教育神经科学核心研究方法(近红外、脑电),“丽棠”谐音华东师大丽娃河意象,“金洲”指参访的上海市金洲小学,“周门”既喻学术传承又致谢周加仙教授,末句呼应青年学者携手共创佳绩的愿景。
杰出青年学者训练营的心声回响:星火不散,共赴新程
为期四天的训练营以前沿方法论、跨学科探索、实践应用与学术传承为核心,不仅为教育神经科学领域注入了新生力量,也构建了一个开放、协同、高效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本届训练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教育神经科学青年人才的培养已经步入体系化、协作化发展的新阶段,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贡献了重要的智慧与力量。
训练营的专家与学员们自发录制视频,分享心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领导寄语:
尚俊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教授
周加仙: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秀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秘书处副秘书长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杰出青年学者训练营营员感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第三届杰出青年学者训练营精彩镜头:
图文:李霜、康九星,修改审校: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