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2025学术年会WS5数智赋能思维训练与数字教材创新发展工作坊在北京师范大学海淀校区英东楼129顺利召开。
本工作坊由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杜玉霞教授牵头,联合教研室多位专家统筹组织,汇聚高校、中小学、教研机构、学术期刊、出版社及教育企业等多方领域专家共同举办,是一场聚焦教育数字化与思维训练创新的专业学术研讨会。
工作坊主席广州大学杜玉霞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南方科技大学赵建华教授与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磊分别做了致辞。工作坊特邀12位领域内专家作了专题报告,15位论文作者现场汇报了研究论文,组委会邀请20余位专家对所有报告进行了点评研讨。围绕“数智赋能数字教材建设与创新发展研究”“数智赋能思维训练与学习变革”“数智赋能教育研究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数智赋能课程建设变革与教学创新”四大核心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多样化研讨。

杜玉霞主持开幕式

赵建华致辞

梁磊致辞
专题一:数智赋能数字教材建设与创新发展研究
本专题由南方科技大学双聘教授赵建华教授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汪琼教授分别主持上半场和下半场。
上半场,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焦丽珍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培训与考试出版事业部的张忠月主任、清华大学出版社数字分社数字产品运营中心的温韫辉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的产品总监尉晓玺分别作了题为《AI赋能数字教材建设:可为与能为》《从“探索”到“赋能”:数字教材的实践与发展》《服务作者高质量教材出版,助力高校数字化教学升级》《人教数字教材建设创新实践》的报告。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春丽老师、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梅老师等多位研讨者,围绕数字教材的发展、应用及其在教育中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场景数字教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相关建议。

焦丽珍作报告

张忠月作报告

温韫辉作报告

尉晓玺作报告

陈梅作点评
下半场,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研究院主任研究员袁华莉、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的梁磊总经理、北京智启蓝墨大数据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永、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英光学校小学部杨爽老师分别作了题为《我国中小学数字教材发展现状与思考》《构建数智时代的新质教材:从资源平台到认知伙伴的演进》《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教材建设与应用》《数字教材赋能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写字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的报告,研讨点评者和汇报者围绕数字教材的建设、管理与应用开展了深度研讨。

汪琼主持下半场会议

袁华莉作报告

梁磊作报告

李永作报告

杨爽作报告
专题二:数智赋能思维训练与学习变革
本专题由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梅教授和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编辑部焦丽珍主任分别主持上半场和下半场。
上半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张琪教授、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的邵博、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佳音分别作了题为《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人智协同模式构建》《数智思维视角下学习内容进化及动机激励策略研究》《AI赋能学前儿童的思维培养的实践探索与优化路径》的报告,范瑾老师、焦丽珍主任、梁秋燕老师、袁华莉老师分别进行了点评研讨。

张琪作报告

邵博作报告

张佳音作报告

焦丽珍点评

袁华莉点评
下半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陈玉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生苏海阔、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高级教师梁秋燕分别作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下研究生的认知参与研究一基于有序网络的分析》《GAI支持的语文课堂对话模式研究一基于互联网对话理论视角》《数智赋能高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报告,张琪教授等多位专家对上述报告进行了点评,报告人对质疑问题作出了解答。

陈玉杰作报告

苏海阔作报告

梁秋燕作报告
专题三:数智赋能教育研究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本专题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乔爱玲教授主持。
上半场,上海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编辑部的魏志慧主任、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王春丽副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陈梅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韩雨婷分别作了题为《教科研中的人机协同和人人协同》《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及知识创生的机理与实践》《区域基础教育教师AIGC应用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数智时代的教师专业资本:内涵与发展》的报告,何向阳老师、范瑾老师和张琪老师分别对学者的报告进行了点评。

魏志慧作报告

王春丽作报告

陈梅作报告

韩雨婷作报告

范瑾作点评

何向阳作点评

张琪作点评
专题四:数智赋能课程建设变革与教学创新
本专题由上海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编辑部魏志慧主任和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琪教授分别主持上半场和下半场。
上半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乔爱玲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熊淑芳老师、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海明学校的鲁亚利老师、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李恩分别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变革与教学创新》《数智赋能名著阅读培养初生中高阶思维》《三元四阶模型:革命历史文化素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数智技术赋能纪录片创新创作的实践研究》的报告,梁秋燕老师、何向阳老师和张琪老师作了点评,提出了如何提升研究质量的具体建议。

乔爱玲作报告

熊淑芳作报告

鲁亚利作汇报

李恩作汇报
下半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林泳淇、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韩阳分别作了题为《数智赋能欠发达区域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数智教育生态构建的可能与可为》的报告。

林泳淇作报告

韩阳作报告
本工作坊与会者分享了前沿研究与实践创新成果,引发了热烈、深度的对话交流,达成了跨领域思想的充分交汇,激发了新的研究视角与合作契机,为进一步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高质量科研成果与创新应用的产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部分与会者研讨后合影留念
为答谢各界对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的支持,助力高质量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开展,教育科学出版社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特为本工作坊提供25本新书作为赠阅礼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