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学位中心主任黄宝印、副主任林梦泉一行到北京大学就第五轮学科评估开展专题调研。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常务副校长詹启敏、副校长王博出席调研会议,各学部主任、各院系负责人、学科负责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近60人参加会议。双方就第五轮学科评估的体系框架、评估指标体系的改进和完善、评估工作的组织形式、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等工作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会议由郝平主持。
郝平指出,在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下,在我国教育“管办评分离”、强化高校内涵建设的大背景下,学科评估工作为我国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对引导高校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学科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促进高校优化学科布局、构筑良好学科生态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评价体系和评估结果被社会广泛认可,已经形成了基本成熟的评估体系架构,郝平希望第五轮学科评估在继承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并表示,北京大学将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
黄宝印介绍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有关情况,并对北京大学的学科评估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他重点围绕学科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改进与完善,全面介绍了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改革思路及初步考虑。黄宝印强调,第五轮学科评估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以“坚决破除四唯顽疾”为突破口,构建更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评价体系,助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他指出,学科评估要坚持继承创新,要在保持原有“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贡献与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体系框架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在十个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进一步强化价值导向和思想引领;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贡献;进一步强化质量导向;进一步强化主观评价质量;进一步强化分类评价,特别是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有机统一;进一步强化评估数据可靠性;进一步强化与相关机构合作。
詹启敏认为,学科评估工作在推动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学科评估体系。他希望第五轮学科评估能够进一步有利于引导高校形成自身学科发展的特色,推动高校内涵建设;进一步有利于促进高校加强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进一步有利于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形成同类学科发展的合力;进一步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国际化发展。
王博认为,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改进中,应重点处理好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关系,要将中国特色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评价中,同时也要加强中国与世界的充分沟通,提升学科、高校、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一流学科、一流高校建设,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他认为,在“破四唯”的背景下,学科评估应更多关注数字之外的学科内涵要素,将师德师风等考评要素纳入学科声誉指标之中,引领学科发展方向,构筑良好学科生态。
在交流研讨中,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立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张平文、科学研究部部长周辉、社会科学部部长龚六堂、人事部部长刘波、教务部部长傅绥燕、学生工作部部长张莉鑫、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常务副院长徐明、法学院院长潘剑锋、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孙庆伟、物理学院副院长王宇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作为职能部门和院系代表,分别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成效等方面作重点发言。
与会专家围绕调研提纲积极建言献策,重点就学科声誉与社会贡献评价指标及权重、评估指标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思政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成效、主观评价和问卷调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鼓励学科交叉发展、规避材料不合理整合问题、建立评估工作违规惩戒机制、处理当前质量参差不齐的平台和奖项指标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学科评估评价体系和方案提出富有思想性、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会后,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东晓代表北大重点就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学位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和沟通。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