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主办的2025学术年会LS8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研讨营在北京师范大学圆满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智创未来:学习科学与智慧教育新范式”,其中“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研讨营”是本次年会的一次创新。来自北京9所中学的学生以研究者和创新者的身份参与学习科学议题,围绕“人是如何学习的”这一核心命题,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多模态学习分析,探索新技术如何赋能个性化与自主学习。这一创新尝试不仅拓展了学习科学的研究边界,也让“未来的学习者”真正走进了学习科学的舞台。

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阚维副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孙建文教授参与点评。共有21组中学生登台汇报,选题全部源自他们触手可及的日常。这些“小而真”的问题,被孩子们用开源代码、共享数据、社区问卷和3D打印模具等逐一拆解,呈现出从“好奇—假设—验证—落地”的科研闭环,充分展现出中学生洞察社会、定义问题、调用跨学科工具解决问题的巨大潜力。



小组汇报结束后,专家评委们即刻点对点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提醒大家把实验问题再明确、数据维度再丰富、安全伦理再前置,让“小课题”沿着“系统化—前沿化—可转化”的轨道继续生长。专家们一致认为,本次研讨营的最大亮点在于“学科边界被学生主动打破”:AI不再只是算法炫技,而成为心音诊疗、文献研读、情绪干预、城市治理、社会问题的通用“翻译器”;传统实验学科也因与数据科学深度嫁接,瞬间释放出可验证、可迭代、可落地的创新动能。

李玉顺主持

阚维点评

孙建文点评
这种“带着人文温度的AI”与“带着算法精度的实验”双向奔赴,正是跨学科拔尖人才的雏形。更令人振奋的是,孩子们用开源代码、共享数据、社区调研把成果直接写进真实世界,展现出“科研—社会”短链路闭环的无限可能。
本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2025学术年会LS8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研讨营在专家和师生们的热烈讨论中圆满落幕。可以预见,当今天的中学实验室与明天的国家重大需求对接时,新一代拔尖创新人才将成为推动中国AI技术跃迁和最棘手社会问题原创解决方案的核心力量,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