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2025学术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
本届年会以“智创未来:学习科学与智慧教育新范式”为主题,四场主旨报告阵容强大、内容前沿。特邀圆桌与青年学者圆桌延续“思想交锋、共创未来”的学术传统,新增期刊面对面&读者对话圆桌探讨AI时代的学术发表与研究伦理。八个子会议,共收稿298篇、录用176篇论文,12个工作坊组织179场活动。新设立LS8“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研讨营”,9所名校的21位中学生带来精彩汇报,令人惊喜。来自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的理事与会员、学习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与校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教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等关心和支持学习科学发展的各界人士共500余人现场参会。主会场采用线下参会和线上直播的形式,线上直播观看人次上万,图文直播点击量超十三万。
本届年会于10月1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会场开幕,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张雁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理事长、燕山大学党委书记赵险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李楠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尚俊杰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张婧婧教授作大会程序委员会工作报告。

大会开幕式现场合影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雁云代表北师大向出席年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张雁云副书记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的领先成果,指出学习科学是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的重要动力。他表示,北师大将继续扎根中国大地,立足时代需求,深化学习科学研究,推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学校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加强与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在学习科学领域持续探索,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现代化贡献“北师智慧”和“北师力量”。

张雁云书记致辞
燕山大学党委书记赵险峰在致辞中指出,学习科学是人类学习本质优化教育实践的新兴交叉学科,已从单一关注人类大脑心理与经验研究,扩展至机器学习与人类学习的融合探索。他肯定了分会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领导之下,在理论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丰硕成果,并表示将坚守服务会员、推动创新的宗旨,联合各理事单位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与广大会员、专家学者携手,共同书写学习科学事业发展新篇章,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赵险峰书记致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李楠致辞指出,学习科学研究分会作为学会系统中研究教育基础科学问题的重要力量,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成果转化和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他强调,建设教育强国要回到教育科学的原点,把教育理念、内容与方法的现代化作为关键路径,深入研究教育的科学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李楠副会长对分会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服务学会总体战略,增强会员意识;二是创新开展学术与实践活动,提升影响力;三是完善制度建设,争创一流分支机构。他表示,学会将继续支持学习科学分会的发展,并祝愿本届年会圆满成功。

李楠副会长致辞

尚俊杰常务副理事长主持开幕式

张婧婧副理事长作大会程序委员会工作报告
本届年会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董奇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教授、浙江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飞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所所长韩锡斌教授作主旨报告。四场主旨报告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陈光巨教授、科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董艳教授、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傅骞教授、教务部培养处副处长赵宏副教授主持。
董奇教授作“研究脑智发育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主旨报告,从“关注脑、理解脑、促进脑、适应脑、研究脑”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脑智发育对学生学习与健康成长的科学规律。他指出,深入理解儿童青少年的脑智发育规律,是智慧教育创新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董教授介绍了国家2023重大科学计划“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结合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强调睡眠、运动、音乐、阅读等因素对脑智成长的重要作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体差异。

董奇校长作主旨报告

陈光巨教授主持主旨报告
朱德全教授发表“学习的多样化通道与发展的多元化路径”的主旨报告,提出三个核心观点:了解学习的新脑作用机制并遵循学习规律;在遵循规律中学会学习;在多元化学习通道中实现多元化发展。报告系统阐述了读、听、讲、看、写、做、问、想、处九种学习方式的新脑作用机制和价值逻辑,强调要通过多种学习通道提升学术能力,培养系统性思维,实现全面发展。

朱德全教授作主旨报告

董艳教授主持主旨报告
吴飞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吴教授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作为通用目的技术对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的深远影响,介绍了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材建设及数智化教学方面的创新实践。他重点分享了“智海·三乐”学科大模型与“智海-摹”实训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AI+X微专业”《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2024版)》等成果如何助力高校AI教育普及。吴飞教授强调,人工智能教育的使命在于“把会读书的人培养成为会创造的人”,呼吁以教育引领科技,以智能塑造未来。

吴飞教授作主旨报告

傅骞教授主持主旨报告
韩锡斌教授的主旨报告“教育大模型建设与应用:挑战与对策”系统分析了教育专用大模型建设中的三大核心挑战:知识滞后导致的“新瓶装旧酒”现象、各方单打独斗的资源浪费问题,以及教师AI教学胜任力的结构性缺失。报告提出了构建“人机协同问题解决”教学框架的解决方案,强调要从真实工作场景出发设计典型任务,通过行业能力图谱重构知识体系。韩教授特别指出需要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的生态体系,包括制定统一标准、建设共享算力平台、开展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师培训等具体对策,最终实现行业-专业大模型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方面的平衡发展。

韩锡斌教授作主旨报告

赵宏副处长主持主旨报告
本届年会设立特邀圆桌研讨、期刊面对面和学习科学青年先锋学者圆桌研讨。
特邀圆桌由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建华教授主持,嘉宾包括华东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与教学中心执行主任裴新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加仙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马宁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建文教授。多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AI对学习科学研究范式的影响:机遇与挑战”进行研讨,就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学习科学研究范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核心问题展开思想碰撞。

特邀圆桌研讨
来自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三帆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第八中学、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校名称按拼音排序)的21名学生代表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涵盖人工智能、心理健康、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中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LS8“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研讨营”
“期刊面对面&读者对话”专场活动邀请了国内多家教育类核心期刊主编与编辑代表:《中国电化教育》蒋宇、《现代远距离教育》叶宝林、《开放教育研究》魏志慧、《远程教育杂志》陈媛、《教学研究》孙菊、《中国远程教育》郝丹、《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汪燕、《电化教育研究》郑新、《现代教育技术》马雨璇、《开放学习研究》吴亚婕。活动分上下半场进行,由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李艳燕教授与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郑兰琴教授主持。嘉宾们围绕“AI辅助写作的学术诚信边界”、“AI署名与作者身份界定”与“出版模式创新与技术速度匹配”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推动学习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与动力。


期刊面对面
学习科学青年学者圆桌研讨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王辞晓主持,嘉宾包括浙江大学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副系主任刘徽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周筠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宋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卢宇副教授和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严栗翔。聚焦“青年学者视野中的学习科学新图景”主题,青年学者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跨界经历,就人工智能时代研究范式创新与融合、人工智能在重塑教育研究和实践边界的过程中给青年学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并给出了各自认为在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议题。

青年学者圆桌研讨
10月18日晚上,学习科学研究分会闭门理事会召开。尚俊杰教授主持,会议围绕分会内部工作推进、学术发展规划、后续会议筹备等核心事务展开,理事会成员自由交流发言。会议清晰地规范理事的工作流程及要求,提出将科技和教育有机渗透,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学研究分会发扬光大的美好祈愿。
10月19日下午,大会举行闭幕式。子会议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周加仙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杨重阳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刘哲雨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石义堂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李秀晗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康健博士生依次做了总结陈词,对各个子会议的论文投稿、录用情况、探讨的核心议题等内容进行汇报,该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爽教授主持。

子会议代表总结

李爽教授主持
闭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王志春向大会发布重磅成果——教育学智思体研发及应用。该成果是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司“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专用大模型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由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教育学部联合攻关。作为教育学学科的专用大模型,“教育学智思体”1.0版本的发布,为我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注入了新的智慧动能。

王志春副院长发布新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吴娟副教授主持了赠书与现场抽奖环节,并为33篇优秀论文的作者颁发证书。

吴娟副教授主持赠书与现场互动环节



优秀论文颁奖
最后,在大会闭幕式上,张婧婧教授做总结汇报与感谢致辞,并向大家展示本届年会的花絮视频。燕山大学郑红艳老师做下届年会预告。

张婧婧教授进行会议总结

郑红艳老师进行下届年会预告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届年会圆满落下帷幕,与会嘉宾共同期待来年再聚,携手推进学习科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