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主办的2025学术年会语文学习子会议(LS4)在北京师范大学圆满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智创未来:学习科学与智慧教育新范式”,其中语文学习子会议聚焦“数值时代语文学习科学”主题,子会议共收到58篇论文,经过多轮专家评审,最终录用了35篇,评选出2篇优秀论文。语文学习子会议设立了两个分会场,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温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师生以及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参与。


议题一:学习科学视域下的语文教学和教师教育研究
10月18日下午,语文学习子会议分会场一由西北师范大学石义堂教授与惠州学院崔绍怀教授评议,苏文君和赵鹏赫主持。子会议上半场,清华大学博士后余雅文老师探讨了亲子叙事调节父母教育水平对儿童句法加工的影响;扬州大学施怡基于深度学习的关键流程,设计了促进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惠州学院崔绍怀教授提出了以课堂为中心,学生为主体、三人为形式的“三人组写作”理念;西北师范大学宋雨提出支架式教学设计以应对小学古诗文教学长期面临学生认知障碍突出、课堂参与度不高及支架应用粗放化等困境;西北师范大学赵鹏赫论证了玛丽安娜·沃尔夫的“阅读脑”概念赫约翰·杜威的反思性思维的互证与共生耦合机制;温州大学林映萱基于具身认知理念针对性提出文学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策略。石义堂教授充分肯定了与会论文的学理性、前瞻性以及实践价值,同时针对各位研究者的具体内容给出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优化建议。

子会议下半场,温州大学应佳琪分享了静脉理论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策略;东北师范大学韩子续探讨了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并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江西师范大学熊玲霞、欧阳芬老师指出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必须重构职业身份,“从知识权威到学习策展人”;西北师范大学苏文君基于现实写作教学困境建构了智能技术与项目式学习(PBL)深度融合的“双轮驱动”教学模式。崔绍怀教授针对各位学者的汇报,以AI技术利弊分析导入对汇报内容进行精彩的点评并呼吁语文教育研究要始终坚守语文学科本色。

议题二:数字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创新与趋势研究
语文学习子会议分会场二由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金云教授和杭州师范大学申宣成教授评议,刘娟和贾海浪博士主持。子会议上半场,陕西师范大学郑艳从人机协同视角出发,系统阐述了语文教学组织方式的重构路径;重庆师范大学杜祎祎老师深入剖析了AI技术对写作教学带来的双重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协同教学策略;温州大学董优颉基于创意写作理论框架,探讨了思维训练对记叙文写作的重要启示;西北师范大学贾海浪则聚焦结构化思维理论,构建了提升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三重向度模型。最后,李金云教授对上半场报告作了总结点评,她充分肯定四位报告人研究的学术前瞻性和实践指导价值,同时建议研究者要有概念意识,在厘清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廓清研究问题,深化研究内容。


子会议下半场由贾海浪博士主持。会议中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小学崇和分校彭小芳老师提出借助AI技术实现审美过程具象化的创新教学方法;温州大学陈淮系统构建了利用AI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精神的教学路径;李金云教授和刘娟博士深刻阐释了数字时代背景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向;黄冈师范学院陈弘正和许怀之老师详细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诗词鉴赏与创作指导中的具体应用策略;黄冈师范学院林玉惠老师完整呈现了技术路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融合的创新模式;温州大学董优颉深入探讨了AI辅助下诗歌关联认知与比较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申宣成教授高度认可各位研究者在前沿领域的探索精神,认为研究内容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广阔空间。同时,申宣成教授建议研究者进一步强化理论支撑,鼓励尝试实证研究,建议在推进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始终坚守育人初心,切实推动人工智能与语文教育的创新融合发展。


本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2025学术年会语文学习子会议(LS4)在多位专家、学者和师生的热烈讨论中圆满落幕。子会议一方面展示了学习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另一方面展示了语文教育同仁对数智时代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新范式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会者在内容丰富且深刻的交流中收获颇丰,为未来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物料,同时也为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